多重利空壓制
上周,在伊朗油輪遇襲和中美經貿關系緩和的帶動下,國際油價迎來一波小幅反彈,不過疲軟格局仍然難以扭轉。在OPEC原油供給恢復、北半球汽油需求淡季來臨以及原油庫存累積的壓制下,原油后期走勢難言樂觀。
宏觀經濟形勢依舊不樂觀
年初以來,市場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擔憂逐步加劇,國外原油機構紛紛下調對2019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量的預期。其中,OPEC將需求增量由年初的129萬桶下調至當前的98萬桶,EIA同樣將需求增量由154萬桶下調到84萬桶,各大機構對后市的石油需求形成了一致的悲觀預期。
世界銀行在10月10日發(fā)布的一份報告中稱,由于全球需求疲軟和不確定性加劇,出口和投資增速呈現(xiàn)雙降趨勢,將2019年全球經濟GDP增速預測值從2.6%調低至2.5%。另外,受全球緊張的貿易局勢影響,預計2019年美國GDP增速為1.6%,低于今年6月的預期值1.7%。這進一步確認了宏觀經濟的疲軟現(xiàn)狀。
OPEC原油供給恢復
最新一期OPEC月報顯示,9月OPEC原油產量為2849.1萬桶/天,較前一月減少了131.8萬桶/天,產量處于近10年來的最低水平。其中,沙特的原油產量減少128萬桶/天至856.4萬桶/天,但是OPEC月報中沙特政府的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9月沙特原油日產量僅僅減少了66萬桶,遠低于上述的128萬桶/天。
沙特在石油裝置遇襲之后快速采取修復措施,其原油產量的恢復進度要快于市場預期,目前沙特宣稱其原油產量已恢復至980萬桶/天的正常水平,產能也恢復到了1130萬桶/天。而且近期沙特阿美CEO表示,沙特有望在11月將原油產能恢復至1200萬桶/天的最高水平。而隨著沙特產量的完全恢復,OPEC的原油日產量將重新回到2950萬桶以上的正常水平。
供應增加需求減少
最新一周的美國原油產量為1260萬桶/天,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美國在今年三季度投用了兩條新的輸油管道,增加了百萬桶/天的原油運力,解除了二疊紀盆地的原油運輸瓶頸,使得前期受到抑制的原油產能逐步釋放。盡管三大石油組織對美國增產的預期持續(xù)下調,但美國原油產量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仍有一定的增長空間。
從9月中旬開始,北半球的夏季出行旺季基本結束,對汽油的消費量也從年度高位水平逐步回落,導致煉廠對原油需求減少及煉廠裝置利用率走低。這種現(xiàn)象同樣發(fā)生在中國和歐洲。季節(jié)性需求減弱將對油價形成一定的壓制。
與此同時,美國的EIA商業(yè)原油庫存也迎來了累庫季,庫存已連續(xù)四周增長,且這種局面將延續(xù)至明年一季度。盡管美國在冬季取暖油需求會復蘇,但是取暖油的產量及消費量難以和汽油相比擬,原油的累庫趨勢難以扭轉。
運費價格大漲拉高內外價差
近期內外原油價差持續(xù)拉大,INE與Brent原油價差已由9月10日的5元/桶上漲至當前的44元/桶。主要原因是國際運費大幅上漲。自9月25日美國宣布制裁幾家中國航運企業(yè)以來,國際原油運輸指數(shù)(BDTI)大幅上漲105%,而中國進口原油運價指數(shù)(CTFI)更是大漲329%。
10月11日伊朗油輪在紅海海域遭到意外襲擊,加劇了市場對原油運輸安全的擔憂,更是推動了海運價格的進一步走強并接近歷史高位水平。不過,隨著短期利多的兌現(xiàn),原油運費的風險溢價也將再度回落,屆時內外原油價差或收窄至正常水平。
綜合來看,后期原油市場仍將受到全球宏觀經濟疲軟、供應增加需求減少的利空影響,在這種偏空氛圍下,油價將以弱勢運行為主。盡管全球貿易摩擦有所緩和,但仍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對此我們應持謹慎態(tài)度,不可盲目樂觀。重點關注反彈之后的階段性做空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