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美油上漲1.15美元,結(jié)算價報75.25美元/桶,創(chuàng)2018年10月以來最高結(jié)算價,此前國際能源署(IEA)表示,由于主要產(chǎn)油國在向全球額外供應多少原油的問題上存在分歧,市場預期供應短期內(nèi)應該會收緊,為油價上行提供支撐;與此同時,世界大國和伊朗之間的核談判不太可能在下月伊朗新總統(tǒng)就任之前恢復,這限制了另一個潛在的供應來源
周二(7月13日)美油收漲1.15美元,漲幅為1.6%,報75.25美元/桶,創(chuàng)2018年10月以來最高結(jié)算價;布倫特原油期貨上漲1.33美元,漲幅為1.8%,報收76.49美元/桶。國際能源署(IEA)表示,由于主要產(chǎn)油國在向全球額外供應多少原油的問題上存在分歧,市場預期供應短期內(nèi)應該會收緊,為油價上行提供支撐。
國際能源署(IEA)稱,第三季全球庫存減少幅度將至少是十年來最大的,理由是6月初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庫存均減少。在OPEC+成員國之間的分歧得到解決之前,油價將會波動。該聯(lián)盟已在逐步取消去年為應對疫情而進行的創(chuàng)紀錄限產(chǎn)。但沙特和阿聯(lián)酋之間在政策上的爭端使增加石油產(chǎn)量的計劃被擱置。
瑞穗(Mizuho)能源期貨主管Bob Yawger表示,到今年年底,市場上仍不會有足夠的原油來避免出現(xiàn)供應短缺,這絕對是市場的推動力。
花旗集團大宗商品研究主管Ed Morse指出,即使OPEC決定8月份增產(chǎn),在8月份需求高峰期結(jié)束前,原油也不太可能抵達煉油廠。
Oanda Corp的高級市場分析師Ed Moya稱,供應緊缺成了影響市場的主要因素。
世界大國與伊朗之間的核談判可能要等到8月份伊朗新總統(tǒng)上任之后才會恢復,意味著盡早重啟6年前的這個周三達成的協(xié)議、開放伊朗石油出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外交規(guī)則而要求不具名的兩位知情人士說,第七輪維也納談判預計將在8月中旬舉行。另一位要求不具名的歐洲外交隨員也表示,預計伊朗要等到易卜拉欣·萊希下個月初宣誓就任總統(tǒng)之后才會恢復談判。談判的再次推遲可能導致原指望伊朗今年晚些時候能夠出口石油天然氣的能源市場進一步吃緊。
API報告顯示,美國截至7月9日當周,原油庫存減少407.9萬桶,庫欣原油庫存減少158.6萬桶,汽油庫存減少154萬桶,精煉油庫存增加370萬桶。數(shù)據(jù)公布后,油價小幅下挫。

(美油小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