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美國能源情報署(EIA)和OPEC的月度展望均顯示,2021年底的石油供需失衡情況比一個月前的預測更為嚴峻。
自2007年起,IEA一直在修正其對石油需求的預估,其中對2020年和2021年數(shù)據(jù)的修正幅度最大。

經調整后,沙特阿拉伯和中國的歷史消費數(shù)據(jù)都有所上升。與此同時,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中發(fā)達經濟體對石油的需求也在增多。自2019年新冠疫情以來,去年第四季度全球石油消費量首次超過1億桶。
即使沒有如此大的需求修正,EIA和OPEC也已在2021年底看到市場趨緊的跡象,并提高了對去年第四季度全球石油庫存消耗量的預期。IEA對需求前景的大幅修意味著其對2021年第四季度石油庫存消耗量的預期超過了EIA,但仍與OPEC的預期保持一致。

IEA和OPEC目前估計,2021年第四季度的全球石油庫存消耗量約為200萬桶/日,EIA的預測為140萬桶/日。
在上調了美國國內產量預測后,EIA預計全球對2022年第一季度的OPEC原油需求將低于上月的預測。其預計,美國石油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日產量將比之前的預測增加約9萬桶,從而降低了全球對OPEC原油的需求。即便如此,EIA仍預計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石油庫存消耗量將高于其在1月份的預測。

至于OPEC國家的產量預期,在三大原油組織中,只有EIA預測OPEC本季度的石油日產量將減少21萬桶。
OPEC的數(shù)據(jù)顯示該組織上個月石油產量的不佳表現(xiàn)。今年1月,OPEC13個成員國的日產量增加了6.5萬桶,約為歐佩克+協(xié)議中承諾產量增幅的四分之一。即使排除利比亞和委內瑞拉較低的產量(這兩個國家在協(xié)議中都沒有產量限制),另外10個有產量限制目標的成員國的增產量仍僅為其產量配額的一半。
IEA和OPEC都沒有預測OPEC的原油產量,但他們預計非OPEC成員國產量將有所增加。下圖顯示了在對歐佩克產量的不同假設下,全球石油庫存在2022年第一季度將發(fā)生的變化。

只有OPEC認為,在上述所有的產量增長情景下全球石油庫存都將增加。即使該組織繼續(xù)每月僅增加6.5萬桶石油供應,OPEC仍認為全球石油供需平衡將從赤字轉為盈余。但自去年12月以來,該機構一直沒有改變其需求預測,而EIA對石油日需求量的預測上調了41萬桶/日,IEA則大幅上調了100多萬桶/日。
三大原油機構都同意,如果OPEC在2月和3月達到其目標產量,供應將超過需求,但這似乎難以實現(xiàn)。即使在該情形下,供應預計能增加25.4萬桶/日,但EIA目前預測,全球原油庫存將出現(xiàn)缺口,而IEA預計,全球原油庫存只會小幅增加6萬桶。
IEA和EIA都認為,若OPEC原油供應增量降至每日18.9萬桶(為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期間實現(xiàn)的平均增幅),那么本季度石油市場仍將處于赤字狀態(tài)。
但恐怕這樣的預期也難以到達。由于越來越多的成員國難以提高產量,且OPEC拒絕考慮讓有閑置產能的國家來彌補石油產量,因而實際產量增長正在減少。石油市場恢復至供給過剩的狀態(tài),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