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油價不斷逼近90美元/桶,支撐油價上漲的日常需求幾乎沒有放緩的跡象。在全球市場上,創(chuàng)紀錄的原油需求推高了交易商為獲得貨物而支付的溢價。
過去幾天,由于中國買家搶購供應,中東現貨原油價差大幅上升。在北海,一個重要的交易窗口出現了大量競購,亞洲買家也購買了數百萬桶美國原油。盡管原油價格上周觸及六個月高點,但這些跡象都表明,最新一輪周期開局強勁。

另外,煉油利潤率——加工商從購買原油和制造燃料中獲得的利潤——最近幾周有所上升。國際能源署(IEA)上周五表示,6月份全球石油消費量飆升至創(chuàng)紀錄水平,今年晚些時候的平均消費量應會進一步上升。
自6月底以來,倫敦布倫特原油價格上漲了近20%,原因是沙特和俄羅斯延長了自愿供應限制,并進一步收緊了國際石油市場。瑞銀集團分析師Giovanni Staunovo表示:
“沙特減產是造成供應緊張的原因,煉油廠正在尋找替代原油。亞洲大部分地區(qū)和美國的需求都很強勁,歐洲地區(qū)的需求大多好壞參半。”
在要求沙特增加原油供應后,中國煉油商9月份從沙特獲得的原油供應環(huán)比將增加約40%。在整個亞洲,工廠已經從11月份的美國原油供應中搶購了大約4000萬桶,這被視為繼上個月的大規(guī)模購買狂潮之后的強勁購買步伐。在中東,盡管亞洲買家本月早些時候從美國購買了質量相當的WTI原油,但阿布扎比的穆爾班原油相對于中東迪拜基準原油的溢價也出現飆升。
根據外媒匯編的PVM Oil Associates數據,周一ICE阿布扎比期貨交易所的溢價接近3美元/桶,比月初高出約30美分。含硫量更高、密度更大的上扎庫姆原油(Upper Zakum)也出現飆升。
歐佩克+的減產和沙特穩(wěn)定價格的努力是油價上漲背后的主要推動力,迫使煉油商在關鍵定價地區(qū)尋找供應。從尼日利亞到哈薩克斯坦等主要產油國也出現了輕微的供應中斷,進一步收緊了供需平衡。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的分析師Michael Tran在一份報告中寫道:“今年全球現貨市場的大部分強勁勢頭是由中、重酸性原油推動的。話雖如此,8月份迄今為止,全球主要輕質低硫邊際原油已顯示出強烈的收緊跡象”。
然而,目前的熱情可能在未來幾個月減弱,因為在二疊紀盆地鉆探活動增加之際,僅次于中國的最大原油買家——美國的燃料制造商準備在即將到來的秋季轉產季暫停煉油廠的生產。加拿大油砂生產的重啟(目前正在進行夏季維護)也應有助于增加供應。